新華述評丨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fā)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評之二
2024年1月21日,,游客在豫園商城中心廣場賞燈拍照,。當日,2024上海豫園民俗藝術燈會正式亮燈,。今年豫園燈會續(xù)寫“山海奇豫記”,,以“海經篇”為主題,生肖龍燈,、海底世界,、魚群起舞、奇幻仙境等場景讓游客在燈火絢爛的國風幻境中喜迎龍年新春,。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 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fā)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評之二
新華社記者姜琳,、葉昊鳴、魏弘毅
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fā)展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fā)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fā)展,。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準確把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辯證關系,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涵養(yǎng)民族精神力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從“爾濱”爆火出圈到網紅城市持續(xù)“上新”,從“萌娃大串門”到南北大聯歡……2024年伊始,,持續(xù)攀升的文旅消費熱度,,升騰著經濟發(fā)展溫度,向世界展現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氣象,。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
我們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不僅強調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而且認為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離開精神文明進步的單一物質文明發(fā)展,,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不符合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
2023年6月6日,,游客在武漢市漢口歷史風貌區(qū)巴公房子前拍照,。隨著漢口歷史風貌區(qū)舊城改造城市更新項目的推進,風貌區(qū)內一座座老建筑被修繕,、改造,,融入現代生活,煥發(fā)新的生命,。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反復強調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指出“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位置,,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向更高水平。
自信中國,,必勝信念更加堅定——打贏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zhàn),,14億多人邁入全面小康生活,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大精彩篇章同步書寫,,極大激發(fā)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國人民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fā)出來,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chuàng)造精神,。
自強中國,奮斗精神更加昂揚——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yè)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同時,建成世界最大規(guī)模教育體系,、社保體系,,成為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國家發(fā)展“致廣大”的壯美畫卷里,,勾勒出每個人“盡精微”的幸福坐標,,凝聚起中華兒女銳意進取、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
100余年來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的偉大成就,、4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的跨越式發(fā)展、新時代10余年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都充分證明,,兩個文明的發(fā)展互為條件,、相互促進、不可偏廢。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
一邊是2500多年的古老街巷完整保存,一邊是瞄準科技前沿的現代企業(yè)日夜繁忙,。
“這里不僅有歷史文化的傳承,,而且有高科技創(chuàng)新和高質量發(fā)展,代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2023年7月6日,,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含義深刻,。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緊密聯系、互相影響,、互為條件,,統(tǒng)一于人的具體實踐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重大原則要求貫穿始終。
2023年11月28日,,觀眾在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內參觀“發(fā)現敦煌——敦煌藝術情景式特展”,。特展按時間順序分為“發(fā)現敦煌”“守護敦煌”“傳承敦煌”三個部分,以數字藝術再現千年敦煌之美,。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物質基礎“搭臺”,,精神文化“唱戲”。物質文明的發(fā)展,,為精神文明的發(fā)展提供堅實基礎——
放眼廣袤神州,,承載著精神文明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全國已建成公共圖書館超3300個,,文化館,、博物館超1萬家。目前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館都實現了免費開放。
發(fā)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新中國70多年發(fā)展積累的物質基礎,,沒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奠定的雄厚實力,就不會有人民群眾精神殿堂的巍然屹立,,精神文明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需求牽引供給,、激發(fā)文化活力,。經濟多元化發(fā)展,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一家家演藝新空間蓬勃涌現,,一項項跨界新玩法引領風潮,,一批批藝術新作品輪番上演……“花式”創(chuàng)新的文化供給,不斷滿足人們更多元的精神需求,。2023年北京等多地營業(yè)性演出場次,、收入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對文化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文化需求高品質、個性化的特點更加明顯,。
文化“軟實力”,,提供“硬支撐”。以精神文明發(fā)展,,增強物質文明建設內在動能——
從《覺醒年代》《長津湖》《山海情》等影視劇中汲取力量,,以《領航》《我們走在大路上》等藝術創(chuàng)作激揚豪情……一批批優(yōu)秀文化作品在產生良好經濟效應的同時,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
以文立心,,以文弘業(yè)。加快推進高水平文化建設,、高質量文化供給,,將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擴大經濟增長空間,,更將進一步增強全民族的向心力,、創(chuàng)造力,,為我們戰(zhàn)勝前進路上一切困難提供強大動能。
“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
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需要以物質為基礎,,也需要用精神作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中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以更大決心,、下更大力氣推動“兩個文明”相互促進,、協調發(fā)展。
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翻開“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展望未來經濟社會發(fā)展主要目標,,“經濟發(fā)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位居前列,,“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緊隨其后。
越是接近目標,,越需要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越需要增強人民力量,、振奮民族精神,。
我們要堅持把高質量發(fā)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持續(xù)夯實民族復興的物質基礎,;同時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以文化繁榮興盛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主動、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2023年6月22日,,農歷五月初五,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村民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蔣村龍舟勝會上劃龍舟,。蔣村龍舟勝會于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大力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強化“硬實力”,建成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貿易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農業(yè)強國,;著眼“軟實力”,建成教育強國,、文化強國,、網絡強國、體育強國……放眼2035年,,黨的二十大明確的一系列奮斗目標,,勾勒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美好圖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fā)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yè),。
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要求我們全面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同時把文化建設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支撐,,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豐富百姓衣食住行,,落實《“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2023-2025年)實施方案》,,鼓勵“村BA”“村超”“村排”等基層體育運動廣泛開展……
順應人民群眾改善生活品質、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期待,,必須持續(xù)增進和改善民生福祉,,為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fā)展。
“我們將不斷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做到家家倉廩實衣食足,,又讓人人知禮節(jié)明榮辱?!边@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也是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
責任編輯: 趙彩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