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老政委的帶領,,我們村才有了如今的發(fā)展變化,他真的是把我們老百姓放到了心里,,他是我心中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澤州縣犁川鎮(zhèn)興和新村村民感慨地說。
走在興和新村,,磚瓦房林立,,干凈整潔的水泥路貫通家家戶戶,學校,、文體設施一應俱全,,一派村美人和的振興景象。
很難想象多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副基礎設施短缺,、道路坑洼泥濘的破敗局面。興和新村原名崔河村,,是原吉林省四平軍分區(qū)政委崔曉滿的家鄉(xiāng),。2002年3月崔曉滿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探望老母親,眼見進村的道路坑坑洼洼,、泥濘不堪,,老百姓的住房低矮簡陋、經(jīng)年失修,,破敗的景象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百姓的事就是第一大事,,身為共產(chǎn)黨員,,一切要以人民為中心,一定要為家鄉(xiāng)的百姓做點什么,?!贝迺詽M暗中下了決心。
隨后他臨時改變行程,,決定暫且留在村里,,為村子發(fā)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他通過挨家挨戶走訪村里的百姓,,了解到學生上學難的問題,,經(jīng)過深思熟慮,他提出“人人捐資,,戶戶捐資,,黨員干部帶頭捐資”的口號,自己首當其沖先捐了3萬元錢,。在他的帶領下,,全村人紛紛響應,戶戶出力,人人出資,,同時又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最終籌資180萬元,帶領群眾義務勞動,,最終建起全鎮(zhèn)第一所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解決了周邊12個村學生的上學問題?!靶聦W校很漂亮,,明亮的教室,離家也近,,再也不用走很遠的路上學了,,太開心了?!睂W生們高興地告訴記者。
問題一個個攻克,,成績一步步凸顯,。學校問題解決了,崔曉滿又開始著手修路,。時年正值國家建設“村村通”公路的大好機遇,,他帶領村民抓著這股東風大干起來,逐戶動員,,鼓勵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并率先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作為工程啟動資金,,吹響修路的號角,。修路期間,崔曉滿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大家同心協(xié)力,、共同努力,一條長達4.5公里的平坦水泥路呈現(xiàn)在眼前,,同時還硬化了1萬多平方米的街巷,,如今泥濘的黃土路變成平坦順暢的水泥路,村民們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艾F(xiàn)在的路走的是真舒服,車過來也不揚灰了,,下雨也不怕泥了,,真真得感謝老政委啊,!”村民們望著嶄新的“坦途”感動地說,。
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作保障,,如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成為崔曉滿心里又一件大事,。
為了讓村里的百姓人人有錢掙,,戶戶能增收,崔曉滿又自費帶著村干部下河南,、跑山東學習考察產(chǎn)業(yè)項目,。經(jīng)過反復對比,最終選定一些投資小,、周期短,、效益好的項目先行先試,建成了一個年出欄60萬只的養(yǎng)雞場,,并成立兩個栽桑養(yǎng)蠶合作社,,培育優(yōu)質桑園260畝,建起日烘繭8000斤的烘繭站,,為周邊30多個村的村民們提供種源,、技術、收購服務,,實現(xiàn)了“戶均二畝桑,,人均增收四千元”的目標?!艾F(xiàn)在守著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這種好事以前可真是不敢想,現(xiàn)在多虧了崔政委,,讓我們的生活都有了奔頭,。”說起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村民們紛紛感慨道,。
在崔曉滿的帶領下,如今村里的發(fā)展變化日新月異,,為了守住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崔曉滿從黨支部著手,主動加強支部建設和黨性培養(yǎng),,不斷引導兩委班子成員樹立“辦民事,、解民憂”的理念,切實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按拚_實是我們工作的榜樣和動力,作為一名黨員,我一定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多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實事?!?/p>
要想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2014年10月22日,,經(jīng)澤州縣委組織部批準聯(lián)合周邊七個村黨組織成立黨總支,,崔河村更名為興和新村,年過七旬的崔曉滿又一次再挑重擔,,擔任黨總支書記,,繼續(xù)在崗位上發(fā)揮光和熱,帶領班子成員團結一致,、奮力進取,,引領本村和周邊村莊共同致富奔小康。
擔任黨總支書記以來,,崔曉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彰顯了黨員干部的為民務實清廉本色,。2008年夏季,他因腰椎問題發(fā)現(xiàn)腫瘤,,住院施行手術后,他吩咐家人秘而不宣,,出院后照常出現(xiàn)在田間地頭,,關心著群眾冷暖;2012年,,他患了嚴重的糖尿病,,卻依舊日夜奔忙,為黨奉獻,;2015年1月4日,,他因胃癌做了切除手術,先后化療8次,,但他依舊閉口不言,,一邊吃藥控制病情,一邊持續(xù)奔忙在推進“八村一體化建設”的第一線,。
把卷南窗桑梓月,,鞠躬盡瘁為蒼黔。崔曉滿入黨50年的敬業(yè)初心和使命擔當,,如同大海燈塔上的那一束光芒,,照亮著更多年輕共產(chǎn)黨員帶著這份使命繼續(xù)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讓黨旗在鄉(xiāng)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責任編輯: 常芳